找到相关内容15074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之首——北京台寺

    台寺又称“戒坛寺”,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,是一座建于唐代的佛寺。它以拥有中国寺院中最大的台而闻名,同泉州开元寺戒坛、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“中国三大戒坛”。台是佛教寺院向信徒传授戒律的地方,只有大的寺庙才设置。 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,初名“慧聚寺”,辽代时在寺内建立了戒坛。明代正统十三年(公元1448年)重修后,改名为“万寿禅寺”。清代康熙、乾隆

    佚名

    |朝圣|北京|台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16425936433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:邪业觉观戒

   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心的作用,粗思名觉,细思名观,用之于道为正,用之于染则邪,舍邪存正,故制此。 若佛子,以恶心故,观一切男女等斗,军阵兵将劫贼等斗。 男女戏笑,色情相斗,军阵兵将劫贼相杀,皆是心随眼转,眼随境转,增加邪思邪业。 亦不得听吹贝鼓角、琴瑟筝笛箜篌,歌叫妓乐之声。 口吹螺贝,气鼓牛角,七弦琴,廿四弦瑟,筝笛竹制,箜国之篌,男女唱歌妓乐之声,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20340594862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[五]:不敬师友

    佛告诸菩萨,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,四十八轻今当说。 十重不破,戒体光洁,但容易染污,犹如衣裳,虽不破裂,但易被尘垢污染,故有四十八轻,防止染污戒体。 第一不敬师友 师有开导之恩,友有砌磋之义,应当敬重,倘存骄慢,今生福慧全消。 若佛子,欲受国王位时,受转轮王位时,百官受位时,应先受菩萨,一切鬼神,救护王身,百官之身,诸佛欢喜。 若佛弟子欲受国王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4485788504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:不发愿

    第三十五不发愿 见菩提心,应当发愿,像阿弥陀佛,从菩提心发四十八愿,普贤菩萨发菩提心,又发十大愿,观音菩萨发菩提心,再发十二大愿,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菩提心后,亦发十二大愿,地藏菩萨发菩提心后,发度尽众生的大愿。 愿从觉性发起,菩提心即是觉,菩提心怎么来呢,一定要持,持清净见佛性,方可发菩提心,乃至若有微细不清净,就被染污。所以上文中,谓行住坐卧,昼夜六时,必需持佛的净戒,持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发愿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11223195527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[十]:背大向小

    第八背大向小 佛教有大小二乘,两者比较,大乘难行,小乘易达,菩萨心欲舍大趣小,名为背。 背大乘,言非佛说,罪亦重,为何是轻垢?乃因心背而口未宣扬,若口出谤声,属第十重。 若佛子,心背大乘常住经律,言非佛说。 受了菩萨,而不学大乘法,是背道而行,大乘法,“有佛无佛,性相常住。”大乘,“佛未出世,戒亦常住。”如来成佛,将大乘经律阐示于世,故大乘经律均是常住。 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11103288854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[六]:饮酒

    第二饮酒 饮酒有别于酗酒,卖酒贻害甚广,自饮及劝告人饮,遗害较小,故属轻。 若佛子,故饮酒,而酒生过失无量。 故饮酒者,知是酒,故意饮,犯戒。 饮酒使人性狂心乱、神昏智暗、打人骂人、无惭无愧、无尊无卑,酗酒出事,所生过失无量。 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,五百世无手。 饮酒的过失,非凡夫肉眼所能见,惟佛眼可见到。若以手拿酒器劝人饮酒者,受五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09113688505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[八]:不教悔罪

    第五不教悔罪 若佛子,见一切众生犯八戒、五戒、十戒、毁禁、七逆、八难,一切犯戒罪,应教忏悔。 众生有过,可以改,犯戒可以忏悔,忏悔则罪灭,改过之后,戒体还得清净,普贤菩萨云:...清净,大众同住,称为和合僧,是僧宝,若有一人犯,不清净,不能同住。 同僧利养。 不教忏悔是一罪,同利复一罪,施主供养持僧人,绝不是供养破戒有罪者。 而共布萨,一众说,而不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5284488852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:不供养经典

    第四十四不供养经典 佛以法为师,成佛后尚供养法,何况找们薄地凡夫,故制此。 若佛子,常应一心,受持读诵大乘经律。 为佛弟子,常应一心供养、受持供养、读诵供养大乘经律。信力为受,念力为持,对本为读,背本名诵,如是名为供养经典。 剥皮为纸,刺血为墨,以髓为水,析骨为笔,书写佛戒,木皮谷纸,绢素竹帛,亦应悉书持。 剥皮为纸、刺血为墨,乃释迦佛过去的事情,如来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读经|供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2/10524597300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:不化众生

    第四十五不化众生 菩萨发心为物,见有识之类,应须教化,故制此。 若佛子,常起大悲心。 佛子应常生起大悲心,大悲从缘而起,从性而生,佛性常住,大悲常住,缘众生起悲,众生无尽,大悲亦无尽。 若入一切城邑舍宅,见一切众生,应当唱言,汝等众生,尽应受三归十戒。 菩萨入一切处,见男女老幼,应当劝告:“汝是众生,有生有苦,应发菩提心,归依三宝,尽形寿皈依佛,尽形寿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提心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2/09474097301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略注[15]:放火焚烧

    第十四放火焚烧 焚烧草木,殃及生灵,及损有主物,故制。 若佛子,以恶心故,放大火烧山林旷野,四月乃至九月放火。 恶心者,无仁慈愍物之心,放大火者,以烧山林旷野,故名大火,以大火故,多伤虫类。 四月乃至九月,多诸虫类,故不得烧,九月后或可烧者。佛制腊月放火必先率众持咒绕山告报,令虫远避,然后纵火,若不告报,恐损虫类。 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,僧坊田木,及鬼神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21255290591.html